大河网讯(记者刘杨)基础设施“智慧”起来是什么样子呢?12月20日至22日,中国(郑州)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召开,同期也进行了智慧城市成果展览。在展厅,一个路牌及栏杆吸引了记者的注意。
路牌除了道路指示,还有10余项便民服务功能,手机充电、无线WI-FI、空气净化、直饮水、灭火器……“这个属于路牌类共享基站,可以提供城市管理、大数据采集、政务服务、便民服务4个方面的功能,且能够根据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的不同应用场景,来配置这些设施的功能。”郑州西普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广乐介绍,这些功能将大大提升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便民度。
“智慧栏杆”也是智能基础公共设施的一大亮点。“智慧栏杆”是一种集约化、智慧化的城市人行道防护栏,用于隔离人行道和机动车道,规范城市交通秩序,保障交通参与者安全。依托“智慧栏杆”安装车位监控装置,可对道路沿线停车位进行智慧化管理;安装内置充电桩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,以及为人行道的电动自行车提供充电服务;当然,也可根据城市管理和便民服务需要,扩展其他应用服务。
现场,刘广乐还向记者介绍了“依栏停·智慧停车管理系统”。他介绍,“依栏停·智慧停车管理系统”主要依托城市现有人行道防护栏进行改造升级,可以帮助拥有余万台汽车的郑州市应对停车难的挑战,最终可实现路侧停车无人值守。目前,“依栏停·智慧停车管理系统”已在郑州高新区银杏路、金水区纬三路、纬四路、二七区人和路以及许昌市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试点。
“传统的城市公共设施需要智慧化、集约化的升级改造,未来的城市会每隔米、米就会有一个智能端口供广大市民使用和服务。”刘广乐表示,随着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,城市治理手段和民生服务需求越来越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,智能基础公共设施带来的城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、管理手段创新、数据采集应用创新、民生服务体系创新等效应会越来越明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