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://m.39.net/disease/a_5778567.html
本文转自:来宾日报
晚刊讯(记者杨宇婷文/图)近日,有市民在本地网络论坛留言反映,市城区部分道路的壮汉双语路牌使用不规范,有的路牌未标注壮文。6月20日,记者走访城区主要路段,了解壮汉双语路牌应用情况。
在老城区,记者先后来到北二路、柳来路、中南路,发现这些路段均在显眼处设置了路牌标识,路牌大多为白绿配色,目测已有一定使用年限。除了中文字样,路牌上还有汉语拼音标注及方向指示,未看到对应的壮文翻译。随后,记者走访城北区红水河大道、维林大道、盘古大道、人民路、政和路、西山路等车流、人流量较多的主干道,看到部分路段的路牌上印制有壮文翻译,但未做到全面普及,同一道路相近的两个路牌,有的标注壮文,有的无标注。
对于双语路牌使用情况,一些市民表示平时来去匆忙,并未留意路牌是否有壮文翻译,认为对自己影响不大。也有部分市民认为,路牌虽小,但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。“现在可能有些少数民族的年轻人都不认识自己的民族语言了,如果大家都不重视和传承,民族语言会逐渐没落甚至消亡。”在广西民族大学就读民族语言专业的大三学生小覃认为,传承发展民族语言文化,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、自豪感,还能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。在广西一所高校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韦海萍发现,在少数民族地域教学工作中,很多讲壮语的人更习惯用壮语进行交际,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推广壮文,更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资源。
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,为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工作,近年来,该局对照国家相关文件,在城区40米以上道路(街、巷)设置地名标志多块。由于地名壮文译写所需时间较长,部分路牌未能及时标注壮文。今年以来,该局严格按照《地名管理条例》《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名管理规定》有关要求,在新设置或更换的地名标志上依法标注壮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