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名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
还浓缩了这座城市的地理、历史、文化、人情百态……
你知道在福州的路哪里“能补天”?
哪里的路最好吃?
哪里一路下来“诗情画意”呢?
.......
今天就来考考大家
福州的路名深藏着哪些小秘密呢?
-
01
·仙塔街·
仙塔街并没有住着仙人的宝塔,建于梁乾化年间的丁戊山安福寺的崇庆塔,俗称“新塔”,在清末的时候消失。仙塔便是新塔的福州话演变而来。
02
·九彩巷·
///
《榕城考古略》中记载:“韭菜园,今俗作九彩园,名未详何取。”这里曾以种植韭菜闻名,便称韭菜园。“韭菜”在福州方言中与“九彩”近似,便成九彩巷。
03
·文藻山·
垃圾在方言中称“粪倒”(福州话:bongdo),过去此地卫生状况十分差,垃圾成山,故得名“粪倒山”,后人觉得这名字太不雅观,改为“文藻山”。
福州话不好的朋友,念起来会更有意思。
福州是个包容的多元城市,撑得起文艺小清新,扛得住搞笑无厘头。除了听起来取得很随便的“大树下”“太阳巷”,奇怪有趣的路名还有很多......
01
·能补天巷·
这么搞笑的名字来源于一个蚂蚁补“天”字报恩的传说。一位善良的秀才进省“高考”住旅馆的时候,用树枝救起了一群蚂蚁。科举时,他写了错别字。蚂蚁为了报恩,摆成一横,把“大”字变成“天”字。
02
·粉干巷·
第一反应是这条路听起来很好吃,真相是,这里曾经是福州粉干的装卸小码头,被称作“粉干道”。现在还原古名,希望传承这段城市历史。
03
·秘书巷·
秘书巷位于福州东门一代,原来叫做“善寿坊”。因为宋朝时,有两个当秘书陆蕴、陆藻的官居住在此,所以改名“秘书巷”。古代的秘书和现在的不一样,是个大官。
04
·卖鸡弄·
是的,这条街以前卖鸡。据说过去古田鸡深受福州人喜欢,便有人聚集卖鸡,卖鸡弄因此得名。福州历史名人胡也频,他就出身在卖鸡弄4号,今为文物保护单位。现在叫道山观弄。
05
·和尚背尼姑·
在地图上看到这个路名的,定位显示在马尾琅岐。有个“和尚背尼姑”景点,叫法是当地民间流传下来的。
06
·婆奶弄·
民国时期,哪家有妇人要生孩子,家人就会来上杭路找陈氏“婆奶在哪里”,久而久之这里就叫“婆奶弄”。
上了年头的每一条街和每一条路,都是福州城的骨架,它们满载着风雨变迁,成为了福州这座城的文化血脉。
01
·宋朝:东大路·
史称“东门大街”。福州在宋明时期最东边的城门就是到这了。
此外还有南门和西门。南门是明朝府城的南城门,所对应的南门大巷(南街)是福州城里最繁荣的大街之一。西门是福州历代旧城中的明朝府城的城门。
02
·唐朝:东街口·
VS年的东街口
东街在历史长河中历经几代改名,唐代始名左通衢,宋代改名凤池坊,明代俗称东街通衢。而现在的东街口,是全国热门商圈top榜的SuperMall。
03
·宋朝:上下杭·
宋朝时期,双杭地区是福州非常重要的装卸货物的码头。是工业贸易发达的中心,也是众多会馆聚集于此的原因。现如今的上下杭已经是福州网红打卡景点。
04
·年:国货路·
年,福州学生受“五四”运动的影响,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,打击日货,一些有识之士便在南公园等地立下了“请用国货”的石碑,路名沿用于此。
05
·年:八一七路·
是福州城最早的马路之一,是鼓楼区南北向主干道之一,也是福州城市传统的历史文化中轴线。为了纪念福州解放,年8月17日走过的路就叫八一七路。
目前福州不少巷名已经成为历史,比如七星巷、小花巷、小井巷等名字都已经消失。福州坊巷名称文化味浓厚,基本一个地名就有一个典故,希望保留的老地名都能尽量传承下去。
打开地图软件,琯尾街、竹林境、花溪路,思儿亭,梅坞路这些路名就像是直接从古诗词里走出来的一样。
第一次见到这些唯美的路名,迫不及待地记录下来了。
道路街巷的名字展现着这座城市的气质和性格。
生活在城市里的人,无论用哪种出行方式,几乎都难以离开路名,除了最基础的认路功能,还承载了更多的意义,封印着时间的齿轮,留存了老福州人的记忆。
快把这篇文章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吧,一起了解路牌里的秘密。考考他懂得几个?
互动一下福州还有哪些有趣的路名?
素材悦食光、部分素材来自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