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子因生在猪年,昵称“小猪”。引发教“小猪”识字的念头,要追溯到他一岁半的时候。有一次他看电视屏幕上有人物的画面,就嚷着“一样,一样”,跑去拿来有人物头像的报纸给大人看。我发现他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很好,就有意识地在这方面挖掘。
我家门上有张识字表,本来是给上小学的侄子们用的,没事也抱着他看,让他指认。两岁时,多个字就认全了。到现在已经有小学三四年级的阅读能力。
我在教他识字方面颇有感想,我的原则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智力特征,因势利导地教。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种方法。
一是模糊识字。孩子的强记忆能力远远高于成年人,小孩是通过认识字的外形来认字,并不考虑它的内在结构和笔画。所以我不介绍字的结构,不管繁简,不论字体,一律认读。
街道路牌、店铺招牌、广告牌、报纸标题等,宋、柳、欧,行、隶、草,五花八门,不一而足。这锻炼了他识别各种字体的能力,许多笔画繁琐的字,如联华超市的“联”(繁体)都认得出。
同时,也在潜意识中产生了写字可以不拘泥某种格式、体例,可以由着自己的个性和审美情趣来写的意识。这对将来养成自由奔放、富有个性的书写风格非常有益。
现在他写字的老道劲已见端倪,与众不同且看上去很美,可谓独具一格,我把它命名为“大地体”。
他给家人寄贺卡,舅妈说那字像作画多年的画家写的,古朴稚绌又大气磅礴。做这些事他根本就没费什么力,玩似的。
二是兴趣识字。我对孩子日常琐事不太管束,不严格规定作息时间,我的观点是顺其自然,孩子他爸戏称为“野生放养”。
教“小猪”认字也无计划,可能一个星期认20个,也可能一个也不认。除了幼儿园教的电脑、英语、算术之外,社会上的各类辅导班一样也没学,自称“都不喜欢”,就是幼儿园的这些班我也是由着他,喜欢哪样学哪样,学会多少算多少,没要求一定要达到什么水平。
而休息日就是玩,逛马路、游公园、参观各类展览,在他兴趣所致的时候,教他识字以及其他生存的本领。比如乘公共汽车,让他找回家的路线,在哪一站上车、下车,到哪条路拐弯,一两次下来,站名、路名全认了,非但没有枯燥感,反而陡生成就感,自诩“认路了”。
既对识字感兴趣,还衍生出其他许多问题。如什么是繁体字?什么是简体字?字是谁发明的?高架上为什么没有红绿灯?什么是内存?硬盘是做啥用的?友邦保险是干啥的…问题之多够回答一天的,甚至有些让大人语塞。
三是组词识字。联想是认识新字的有效方法,孩子现在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,一些生字放在词组或句子里就可以认下来,所以一般的生字就让他在词组或句子里认,便于联想。
现在这是识字的主要方法,效果非常好。前几天我买了本小学四年级的课外读物《胖胖猪和机器猫》,他随便翻开一篇读,竟没有一个生字!
四是加强阅读。语言是思维的外壳,识字是手段不是目的,要通过识字、阅读,接受更多的信息,丰富头脑。
在“小猪"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后,给他买一些有趣的读物,让他大声朗读,既巩固了所学的字,又增加了知识,还学了新字,可谓一举三得。现在“小猪”经常要求去书城看看,有没有他喜欢的书。识字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。
总之,教“小猪”识字是基于培养他的综合素质,即通过识字提高孩子的注意力、观察力和记忆力。但是我并不赞成学龄前儿童都要识字,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来定,喜欢学就学,不必强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