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城街,是一条充满历史的街道,它出生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,见证了中国百年来的兴衰。
旧城街路牌
旧城街位于韶九巷以南、迎泽大街以北,南海街以东、解放路以西。
旧城街平面图
据《阳曲县志》记载:“满洲城,顺治六年,巡抚祝世昌、巡抚赵班玺、布政司使孙茂兰、提刑按察司使张儒秀、(太原)知府曹时举、(阳曲)知县刘汉光,奉旨建。”该城“南至城(太原南城墙)北,北至西米市(今水西门街),东至大街(原大南门街今解放路),西至城根(西城墙根地南北长丈,东西宽.7丈,周长约3.4华里)。东门二,北门一。”为什么要建满洲城呢?据说,清军入主中原初,太原汉族敌视清政权,为保证驻太原府清军和旗民的安全,同时也有利于太原的城防,另在城中建城,以成堡垒。
王朝清的没落,太原的满洲城江河日下。先是满洲城北墙与大城的衔接之处,即满洲城西北角坍塌,无力修补,而后北门城楼失火,仅存门洞。到光绪中叶,城墙崩裂之处,比比可见。光绪十二年秋,汾河泛滥,决堤入城,冲毁满洲城。满洲城中的满族居民和旗兵丁众,便在太原城东南另辟满城,取名新满城。为了与新建满洲城相区别,遂给其冠以“旧”字,得名旧满城。原城中的主要街巷满城大街,遂更名旧城街。
旧城街指示牌
民国之后,太原的不少妓院,相继在旧城街派生巷“落户”。所谓的头道巷、二道巷、三道巷、四道巷,遂成为妓院之别称。许多良家妇女,或被拐骗诱逼,贩卖于此,或因生活所迫为娼。这一带,成为畸形社会最黑暗的一角。太原解放之后,旧城街获得了新生。一座座居民住宅楼拔地而起,旧城街变成了太原建设者的“宿舍”。
现如今的旧城街,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住宅楼和近几年修建的新楼相邻而居,其中还有一些老旧的平房点缀其中,缓缓走过这些建筑,有一种时空混乱的感觉。这里临街的屋子大都改建成了商用房,饭店、商店、美发店、小五金店比比皆是。在这里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,就是在三四百米的路上,竟然开了十家有清真标志的饭店,这或许和它距离解放路的太原清真寺较近有关吧。
旧城街,这条记录了太原历史变迁的老街,希望它能在迎泽大街的拓宽改造中浴火重生,在新世纪焕发出新的青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