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小宝宝不舒服的时候,除了哭,就是要抱抱……作为家长,如何从宝贝的肢体语言中学会辨证论治呢?请随灵灵一起领略紫尘阁经方传承人的辨证风采!
01
一年一度的中医执业医师和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报名拉开帷幕,灵灵和素素也跃跃欲试,准备报名参加考试。
致牢师兄不动声色,帮他俩订购了辅导教材,两大本厚厚的16开,每本足足多页。
考试内容涵盖中医基础理论,中医针灸学,中医诊断学,中医中药学,中医方剂学,中医内科,中医外科,中医儿科,中医妇科,还有法规等等。
对于从小就受经方熏陶的他们来说,接受学院派体系思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,比如说,最司空见惯的感冒,教材就把感冒分为风寒感冒,风热感冒,暑湿感冒,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。
读着读着,素素的小脑袋就有点大了,撅着小嘴巴去找致牢师兄。
02
“任何一个体系,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,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。正所谓‘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’”致牢师兄仿佛早就在等着素素过来诉苦了。
“碰到这种情况,我们最需要做的是,放下自己的成见,怀着空杯心态,全面的投入到新的体系,去真正了解体系背后的逻辑,并挖掘其中的价值。”
致牢师兄侃侃而谈,“这些年,中医教育和考试改革一直在有序进行中,相信我们的顶层设计,中医教育一定会越来越好。”
“至于感冒,我们要接受学院派的划分,考试还是要按标准来。”致牢师兄话锋一转,“临床上,经方人有经方人的认知,就是伤寒论的方证对应,有是方用是证。”
“我给你们举个医案,你看看该如何开方。”
致牢师兄的医案库就像魔术师的黑箱,想要什么随时都可以拿出来。
03
小灵灵,女,17个月
症状:感冒,哭闹,踢被子。咳嗽有痰,不口渴,平时养护得当,流清涕,偶尔黄鼻涕。出汗不明显,无发热。
“素素,你来看看,是风寒感冒,还是风热感冒,还是暑湿感冒,还是气虚感冒,还是阴虚感冒,还是咳,还是嗽,还是什么别的?”致牢师兄平时说话都是慢三拍,这次五个感冒的连串发问,像扫机关枪一样迅速。
“师兄,我无从辨别。”素素小脸胀的有点通红。
“嗯,不难为你了。我就开了个极小剂量的桂枝汤加麻黄。”致牢师兄有点得意。
方组:桂枝3g、麻黄0.5g、白芍3g、生姜1片、大枣2枚、甘草1g,2剂。
“小宝宝服完第一剂,症状就消失了80%,第二剂喝完,就完全恢复正常。”致牢师兄眯着眼睛,笑意浓浓。
“人家都叫我桂枝李,这绰号不是白叫的,我确实对桂枝汤类有一些自己的见解。你们如果仔细去揣摩紫尘阁每周医案,相信可以找到一些脉络。”
用极小剂量的桂枝汤加麻黄,来治疗这个一岁半不到的小宝宝,而且取得如此好的效果,素素对致牢师兄的敬佩之情又增加了十分,同时对伤寒经方有了更多的敬畏心和恭敬心。
师父曾经说过,学好伤寒论是学中医的捷径,对这句话,素素曾经似懂非懂,这次她突然明白了。
灵灵素素学医的故事还在继续,欲知后续如何,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