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作香非遗传承人王德正一脉ldquo

创意改变生活

思维改变命运

四大雅事品香为首

品香、挂画、插花、啜茶,在古人的四大雅事中,品香排在第一位。

宋朝诗人宋真宗《内香药库诗赞》有云:每岁沉檀来远裔,累朝珠玉实皇居。今辰内府初开处,充牣尤宜史笔书。皇家香药库广贮香药珍宝,从此可见一斑。其实,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香药,汉初已派使者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远赴异国搜求香药,珍宝异物,外国来贡者亦有之。马王堆一号汉墓女尸辛追手握香囊,官椁内置大量茅香、良姜、桂、花椒、辛夷等香药,起着对尸体防腐的作用。唐无名氏《香谱》云:“天汉三年(前98年)月氏国贡神香,后长安大疫,宫人得疾者烧之,病即差。”

隋唐至宋,香药除用于医药外,主为宫廷、权贵、豪绅之奢侈品。《宋史·食货志》谓“宋之经费,茶,盐,矾之外,唯香药利博,故以官为市焉”;《游宦纪闻》载“诸香中,龙涎香(抹香鲸肠内分泌物的结石)最贵,广州市值每两不下百千(十万两),次等亦五六十千(五六万两),是蕃中禁榷之物,出大食国”。

林徽因的堂弟林宣曾说过:“林徽因写诗常常在晚上,点上一炷香,摆一瓶插花,穿一袭白绸睡袍,面对庭中一池荷叶,在清风飘飘中吟哦佳作。”我想象了一下当时的情景,插花香、荷叶香与香的香交缠,白绸睡袍的裙角随清风飘扬,疏离了人间烟火,是怎样清隽脱俗的一幅画面啊。

7月28日,三伏盛暑,在上夼西路正造社,我闻到了我想象中的林徽因的香,满足我心愿的,是芝罘区手作香非遗传承人王德正。

佩戴香囊的时代已经远去

儿时每逢清明、寒衣节、春节、正月十五等,父亲都会带着我和哥哥为爷爷上坟,坟前那缕缕飘散在空气中的香雾,盛载的是我们对爷爷的思念;长大以后对香的认知,是寺庙里的供奉。从晨到昏萦绕于寺庙上空经久不散的香雾,是供奉人的虔诚和期盼;而今物质条件改善了,其他用途的香也在逐步走入生活,卫生间里常常能闻到去除异味的香……

只有这几种用途吗?显然不是,《红楼梦》就提到过香囊的一些用途,香囊里的香,和燃香一样,也是香的一种。

“红迷”们大概都记得林黛玉怒剪香囊的情景,几乎在每个风花雪月、才子佳人的故事背后,都少不了香囊的影子,囊内充香料以辟邪秽者为香囊。在各种宫斗剧中,还有以“毒香囊”暗害美人或者孩子的情节,只不过香囊的时代已随着曹雪芹远去了,虽然香囊曾孕育的怀金悼玉的美丽故事至今流传着,但在我们的生活中,已经很难找到香囊的身影。

香囊的用途很多,古代不管是高门贵户还是小门小院,都会给孩子佩香囊,辟邪秽祛瘟疫避蚊虫强身健体。

香囊并不是孩子的专利,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佩戴。老年人一般喜欢戴梅花、菊花、桃子、苹果、荷花、娃娃骑鱼、娃娃抱公鸡、双莲并蒂等形状的,象征着鸟语花香,万事如意,夫妻恩爱,家庭和睦;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,如虎、豹,猴子上竿、斗鸡赶兔等;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,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,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,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。

拾起爷爷的手艺

但这些在如今烟台人的生活中,大多已经失传。芝罘区手作香非遗传承人王德正,正致力于恢复香在生活中的用途和地位。

香囊除了辟邪去病,还可以让身体散发出清新的香气,古代文武百官上朝时会在嘴里含鸡舌香,类似于现在的口香糖,在朝堂上说话时不会有口臭,以示对皇帝和同僚的尊重,晚辈和长辈说话时也要含鸡舌香。古代人还经常组织香的雅集,提前会发请帖,载明什么时间,在什么地方,都邀请了哪些人来品香。雅集中,文人雅士会将自己品香的感受用文字表述出来……香既是柴米油盐的生活,也是诗意和远方。

王德正的爷爷是戏班的演员,过年时会到附近的十里八村演出。“爷爷每次演出之前,都会敲木鱼,点上香再登台。”爷爷点燃的香的味道,萦绕在王德正儿时的记忆中,时隔多年依然清晰。

“爷爷点的香都是自己做的。”小小的王德正,经常屁颠屁颠跟在爷爷身后,在爷爷做香时,他是小小的帮手。做的香多,爷爷也会去赶大集卖香,“爷爷卖香和其他摊主卖东西不一样,爷爷看重结缘,拿到手的不一定是钱,也可能是缘分。”这些情景,都给了王德正很深的印象。

大学时代,王德正跟随父亲到威海,偶然间又闻到了儿时记忆中的香的味道,“感觉心瞬间被揪紧,爷爷做香、点香、在大集上和人家以香结缘的情景就一幕幕在脑海里过。”王德正意识到,自己应该拾起爷爷的手艺,开始做香。

于是,他网购了一些做香的原料,百度了做香的方法,开始尝试制作。“不同用途的香,香方是不一样的,我一直在做不同的尝试。”7月28日上午,在正造社,王德正点燃一支“清远香”,淡淡而清新的香味,若有似无,萦绕于心,让人安宁沉静、心旷神怡。

三生修得闻棋楠

既然开始了手作香,王德正就希望做好。

为此,他去了香文化比较发达的新会市小岗镇和福建厦门。“去小岗镇要经过一个隧道,没有体会过,无法想象那种震撼,一过隧道,空气中满满的全是香的味道,铺天盖地到处都是晾的香,车成吨成吨地往外运香,那里随时随地都在燃香,路边随时都能看到有点燃的香。”

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小岗的香,果然是名不虚传。而福建厦门的香,则以台湾手工香为主,王德正在这里学到不少手作香的技艺,了解和很多和香有关的文化。

夜深人静的时候,王德正还会打开记录香文化的古书,扎进香文化的海洋中,如饥似渴地学习。明朝周嘉胄著《香乘》、吴清著《廿四香笺》等书,他都一一阅读并做了详细的记录。

每当手里有了一点积蓄,王德正就会去购买做香的原料。“很贵,一小块就得很多钱,在香的世界里,黄金是不值钱的。”一次,厦门举办香展,国内顶尖香商家都去,王德正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“见世面”的机会,也赶到了厦门。

在展会上,他偶遇棋楠香,“棋楠香非常珍贵,它的香气非常独特,你每次闻它的味道都不一样,酸甜苦辣都可以从它身上闻到,可以说五味杂陈。”这块棋楠香很小,只有一克多一点,做成了一颗沉水珠子,售价是2万多块钱。

当时手中没有那么多钱,一闻即被迷住的王德正一咬牙刷了信用卡将这块天价“珠子”买了回来,“回烟台没有钱坐飞机了,只能坐长途车,走了两天两夜才回到烟台,路上一直吃泡面。”但拥有了他视若珍宝的棋楠香,他觉得吃再多的苦也值得。“这颗棋楠沉水珠子很软,说明已经很好地熟化了,带着野生香,品质特别好。”三生修得闻棋楠,王德正感谢命运给予自己的这一场奇遇。

用心的人,能把生活过出诗意

由于香药的行时,在广州南海有专门的“香户”“香市”。在北方,因西夏的阻扰,陆上丝绸之路不畅,宋时开辟了多条海上丝绸之路,又称“香路”,大量输入南海诸国、阿拉伯、非洲的香药,有些国家则以进贡形式获免税交易。年,泉州后诸港出土的宋代沉船中就有大量来自东南亚的香药。而芝罘区的香史,也可以追溯到多年前,烟台有独特的仙道文化,丰富深厚的民间信仰,赋予了香文化扎根的土壤。

一支香的制成,要经过选材、制粉、调和、醒泥、制香、调整等数十道工序,不能心浮气躁,急于求成。所以,作香人首先需要让自己安静下来。林徽因曾说过:“真正的平静,不是避开车马喧嚣,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。”手作香的“清静心”与林徽因的“在心中修篱种菊”异曲同工,都是以清净心看世界,希望,手作香袅袅腾腾的香气,会让每一颗心清净而了无挂碍,世界也因此而更加纯粹美好。

一个用心的人,能把生活过出诗意来。王德正正是这样一个用心的人,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和执著,让香文化绵延渗透进现代人的生活,让身边人的生活过得安宁而诗意。绵延飘渺的青烟,是一份敬畏,一丝寄托,一席对生活的品思。在王德正的正造社,一炷清远香让盛夏酷暑从心中远离,而一脉心香,仿佛正从遥远的岁月袅袅而来,让心清凉。

喜欢可留言,欢迎免费投稿

我们尽最大精力发布你喜欢的文章

欢迎加入我们

集合产业精英力量|推动产业发展升级

版权声明:文化创意产业网致力于中国文化艺术产业的推介传播。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烦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。谢谢!联络邮箱:ltjsh

qq.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saintyork.net/kcxc/5128.html


当前时间: